本文整理21年一建6-9月这四个月的备考思路、资料推荐以及当月常见问题,作为导航页(具体内容点击对应月份计划即可),方便大家快速查找。
备考一建必不可少的并不是某项重要资料,也不是像本文这样的复习指导,而是一个切实可行且贴合自身的复习计划,所以如果你打算备考22年一建,可以把以下月度计划作为复习的整体思路,从而制定一个贴合自己的备考计划。
建议首次备考一建、或是二次再战的考生仔细阅读以下月度计划。每年按照我们思路上岸的考生太多太多,这些计划以及资料推荐也是我们根据自身考试经验外加其它考生考后推荐从而整理,均是多年实践过后得出的经验总结!真正让你避免少走弯路、用最少的时间和正确的方式看最值得看的资料。
正文:
部分引用:“
刚考完二建,现在备考一建全科来得急吗?
答:这类问题不能一概而全,我的经验是精讲看完两遍后,能预留出60天时间(注:单个科目15天),就没问题。
那么精讲两遍要用多少时间?主要还是取决你有多少时间来备考。我给大家简单说下,一建四门课,实务精讲大概是在90节,公共课每门精讲大概是在60节,四门总共270节课,计划至少看两遍,第二遍2倍速看也需要130节课时间。这样下来总共就是:400节课时。一节课时在45-60分钟左右。每天不管你是上班还是全职备考,一天最多就看10节课。超过这个数你继续看?真的、真的、真的会有想吐的感觉,如果你说吐了还是硬着头皮在往... ...
建工行人,公众号:建工行人【必看】一建6月备考计划。(含名师推荐、报考指南)
部分引用:“
7月第一件事:
在6月精讲+配套资料完了第一件事就是 抽时间安安心心的做两份真题,推荐就做20年+19年的。很多人说精讲完了没必要做真题,应该抓紧看下个阶段课件,最后集中做真题。
我不这么认为,大家不能一味的为了看课件而看课件,我们看课件的目的是提升我们的一建应试知识储备;看完精讲做真题就是检验自己课件知识的储备结果。只有在看课件→做题检验→总结不足→再针对看课件,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而不是一味的看课件再看课件。
在做真题的时候尽量安排好时间,一口气把卷子做完,中途别断了。一是顺便测测自己做题... ...
建工行人,公众号:建工行人【一建】备考计划7月版(推荐)。
部分引用:“
八月:前期没时间学,现在临时抱佛脚来得急吗?
这么给你说吧,一建虽然公布的是按照卷面60%算合格,但实际是卡通过率的,要不然为什么不公布标准答案和复查卷面得分。每年复查也只是复查得分有没有累加错,而不是复查某道题有没有给你判断错。
先说上面这一段的意思是:每年大概在10%的通过率,这10%的人用了6、7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复习,你临时用一个月来抱佛脚,可能是考了卷面分的60%,但是比你高的太多 太多,凭什么让你过?如果你有考清华 北大的才能 也不至于来跟我们恰这一建证 是吧。
当然还有一个月多点时间,备考一科我觉得还是有希望,就算没过 感受下考试气氛,拉低下通过率,毕竟交了报名费嘛... ...
建工行人,公众号:建工行人【一建】备考计划8月版(推荐)。
部分引用:“
考前6天
可以前3天总结资料、中间2天画书、最后1天卷子、背案例就作为“自由时差”碎片时间背吧。
我知道很多人跟我的时间安排想法恰恰相反,是以背案例考点为主,其次是做真题,最后可能过画书和总结资料都没考虑进去。
考前大多资料都是打着精简的属性,卖着高价,取着响亮的名字,出现在这个阶段。这就导致大家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阶段就应该看这些资料为主。我不反对大家看这些资料,但是我绝对反对以这些资料为主... ...
公众号:建工行人一建考前6天备考计划(9月版)
部分引用:“
为什么推荐必看划书?
说说我的理由:现在回想之前我们从最初的备考,看的精讲、做的习题、看的总结资料等等,这一些列课程+资料其实都是围绕着历年真题而整理+归纳的。
这就会导致大家看来看去 做来做去,其实均在历年真题这个“高频考点”的圈子里面。而我之所以考前推荐大家看一遍画书,其实就是因为考前划书不光是画的高频考点,他还顺便夹杂带了很多犄角旮旯、边边角角的信息考点。
公众号:建工行人【资料】一建考前全名师阵容终极2h画书。
结尾:
整个计划从6月开始到9月考前,一共是103天。这个天数作为备考一建四科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是备考全科,最好是在看完四科1-2遍精讲后,再按照这个思路整理贴合自己的备考计划。
因为整个计划是在二建考完后开始,作为当年也同时复习二建的考生,我认为有二建的知识点加持,可以试试103天备考三科一建;平常工作时间比较紧的,也可以考虑选择两科。当然还是那句话,每个人每天具体用于复习时间都不相同,建工行人 只能给你一个完整可行的备考思路,具体选择备考几个科目一定还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完...
三分钟热度的喜欢终究抵不过一天天的坚持,考试这件事,经不起一时兴起的冲动,开始的时候没有守住初心,后来再做,已经丧失了骨子里的韧性和坚毅。很多时候,不是不够努力,只是不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