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到2024年,努力了3年,辛苦了3年,同时也是收获的3年,终于结束考证了。这一路走来也是非常的不容易,个中辛苦也只有经历的人明白。
2022年上班之后,因为想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工资待遇与技能,开启了新的考证的之路,根据公司的业务和自己的工作需要,制订了考试目标,一建(机电)+一造(安装)+评高工。
因为上班的时候我手里只有一本一造可以用,并且还是土建不是安装,而且还不值钱,当时刚好做我旁边的小姐姐和同事都有一建机电,那会公司一建机电的补贴还可以,看的我非常心动,于是我下定决心也要在2022年一把考下机电。
上班后我就买了一建机电的书,开启了边上班边备考的日子,一年同时备考4科感觉时间非常不够用,加上6月才开始备考的。到后来彻底感觉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临考前就向公司请假20天全职备考,承诺想一次性通过。
然而万事万物总有意外,第二年出成绩,实务差1分,其他三科高分通过。因为差1分伤心了许久,不光补贴费用也意味着一年后才能有,加上第二年备考,如果不过就是新四军,第二年备考势必通过的信心和压力都非常大。
因为一建2022年考试出成绩特别晚,为了等成绩的时间不至于虚度,考虑到工作本身做造价,未来全过程咨询是个方向,意味着对造价前期也必须熟悉,于是又开启了咨询工程师的备考。
咨询工程师只考2门,复习的时间相对也短,刚好2023年实务出乎意料的难,加上本身复习的也不到位,最后导致实务差了几分。
咨询临考前,一建刚好出成绩,没过,咨询考完后也开启了新一年一建实务的备考,这一次4月就开始了,到考试还有5个月,加上第一年学了一遍,有一些基础,但是依然选择了2位老师的精讲全面听了一遍,后期就开始背诵实务教材和小肥虎的口袋书有800多问,今年二战,怎么都要拿下,于是又开启了请假,临考前请了40天,没有工资,天天在图书馆背书,为了有个搭档,还在小红书找了一个我们当地的小姐姐一起学习,考前2个多月周六周天基本就是相约图书馆,一起学习,小姐姐学习特别认真,我有不会也可以向她请教,最后出成绩,我俩同样的分数通过了。学习一定要有个伙伴,能够交流与分享。
一建考完,离一造还有40多天,当时一起请了3个月,想着今年35岁了,得尽快结束考证,也希望能一次过造价,加上工作也需要有一本安装造价证书。
造价复习了2科,学习了40多天,依然每天图书馆,每天6小时,时间久了学不进去,其实2科相对来说时间是有些紧张的,想两门同时抓有些难度,但是又不想放弃,最后导致案例题训练的不多。考试的时候案例时间不够用,题也剩了点没有答完。到了出成绩的日子,结果计量过了,案例又是差1分。对于这个结果多少有些不甘心,不过也只能平静的接受。
2023年算是结束了,备考了3个考试,最终只有一建通过了,咨询和造价剩一门,得再来,于是准备就再加一年,开启了2024年的备考。
2024年可谓是这几年备考最忙的一年,这一年准备了4个考试,4月咨询,5月高项,9月一建通信,10月一造案例。2024年虽然工作也忙,考试也多,但是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年。这一年除了软考差了几分,其他考试都顺利通过了。
我感觉这3年真的是又忙又累又充实,一边忙着工作,一边忙着备考,不过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备考占用了很多时间,导致工作进步相对不是那么快。
不过现在考证终于算是结束了,后面就会有很多时间可以专注工作和其他事情了。
通过这个经历,我发现人需要有长期与短期目标有计划,执行的过程有焦虑,很辛苦很累,但是每一天都会过得非常充实,如果没有目标,可能3年很快就过去了,有可能什么也没有做。
这3年是压力巨大的3年,也是动力满满的3年,不过还好所有的不容易与辛苦都在收获的这一刻有了释放。
总有朋友说,别考试了,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规划不一样,可能也无法理解,这次,终于说不用考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