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都停薪,呼吁珍惜岗位
时间:2025-02-14 09:48:35
评论:

靠银行续命,坐等行业回暖,可能这是某些工程局现在的真实写照,近日某公司工资断发,还在呼吁员工珍惜岗位,末尾淘汰制成定局。
这情况可太扎心了!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搞末位淘汰,这不就跟饭都吃不上还让人跑马拉松似的?
国央企尚且这样,民企的生存环境有多恶劣不言而喻。讲真,中建X局要是嫡系单位(比如三八局),可能还能靠集团输血撑一撑,但要是边缘局或者GK分公司...你看现在地产暴雷、地方城投欠款,咱们这种乙方单位被拖垮的还少吗?
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行业趋势进行推测,建筑行业受政策影响大,尤其是房地产调控和地方债务问题,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还在调整期,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大,导致项目减少、回款困难,预计至少还需要2-3年才能逐渐恢复,但恢复后的行业形态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比如更多转向新基建、绿色建筑等领域。
所以现阶段,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是关键,再难也不能坐以待毙,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继续留在行业还是考虑转行,这是大部分工程人十分纠结的,对于留在行业的人,建议考取证书、提升技能、关注新新领域、抱紧核心项目、建立人脉,至少考一个一建保命,对于考虑转行的人,建议利用现有经验转向相关行业,如新能源、智能建造,或者考公考编,或者彻底转行但需要谨慎。
遇到降薪裁员的单位很多,作为中建系统的员工如果你还想在行业里混,先把证书焊死在手上,一建/造价/注安能考赶紧考,中建离职证明+证书=去甲方/咨询公司的敲门砖,变被动为主动,在工地偷学预结算,签证索赔的,比会写施工日志的活得久。BIM现在烂大街了,也就看不到应用前景,那就学碳核算、光伏设计、智能建造(中建现在自己都在搞中建数科),住宅项目现在续上很难,尽量别碰公司的住宅项目,避免竣工后项目部解散的命运,死盯政府专项债项目(水利、高标准农田)、央企内部技改项目(比如中建内部厂房改造),这些项目政策扶持力度大,更容易在公司内部竞争、生存。其次是抱领导大腿要稳准狠,不是让你丢尊严的跪舔,是抢着去领导嫡系项目,裁员都从边缘项目开始砍,一个理智睿智的人可以看清未来。如果想转行但不敢全跳那就尽量平移去泛基建领域,如新能源风电基础施工、光伏支架安装(中建自己都接阳光电源的活)。没有成家,想要搏一搏的,能去海外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中东沙特/东南亚项目,要学会说“钱到位混凝土今晚就浇筑”的英语,东南亚那几个小国还是慎重点。智能建造提前接触,随着AI的普及,以后是大趋势,哪怕去当智慧工地系统的售后,如广联达/品茗这些公司跪求有现场经验的人。当然985.211的同行考编考研也是方向之一:住建局/质监站事业编(工程经验算基层经历)土木考研换方向(智能建造、工程法律,别头铁继续学结构)如果你铁了心不干工程了,走之前吃尽国企红利:离职前把工会医保/补充公积金全提现了,省的夜长梦多。找人力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证明”(领失业金用)党员关系赶紧转社区,别被卡档案,提前布局中建转行三板斧,第一是甲方运维:物业工程部(万科龙湖优先)、地铁运营公司,第二是卖身不卖艺:三一重工卖挖机、东方雨虹卖防水涂料(有工地人脉吃香),第三十彻底叛逃:无人机测绘、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中介(需要脸皮厚)千万别信“土木越老越吃香”的毒鸡汤,50岁还在工地打灰/45岁还在工地放线的工长比比皆是,工资打折总比失业强,有必要的时候降低预期,但连续5个月发70%工资就快跑,内部借款付薪=药丸。
最后说句遭雷劈的大实话,中建某些局现在就是靠银行续命等风来,你能蹭到五险一金就苟着学技能,蹭不到就赶紧把“前中建员工”当跳板。记住,工程人的终极出路不是三总五项,而是把工地当社会大学读完及时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