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最近很火,席卷了各个行业,连各地政府都在背书。也带热了人工智能和AI风口,似乎各个领域都能和它挂上关系。有风口的地方,一定会有人进场。在考证圈现在也不例外,出来了一些AI类的新证书。
今天就有学员发来本证书,说有机构让她考这个,问我怎么样。声称2025年必考证书,能立马先人一步入局,抢占红利先机。而且,还可以挂证。看到证书名字之后,很有意思。作为职考行业的一个非大V,有必要聊一聊这个~

AI提示词工程师,听名字有点儿高端里面透着地摊风。我再搜,还别说,不光这个,还有很多“前沿”证书。
比如AI健康管理师、AI健康讲师、AI营养师、AI伦理评估师、人机协作管理师、数字孪生工程师、人工智能创客指导师等等等等。只要和AI智能相关的,好像都能给你整出来,有点儿仿JYBC的味道了。

听起来很前卫牛逼,但实际上,拿到之后除了自我心理安慰,以及帮机构填满了口袋。在市场上,毛用没有。所以,慎入。
但凡只要是趁风口和新兴领域出来的这种证书,很多时候是打时间差。既然是风口,证明刚刚出来,也不成熟。而对于刚刚出来领域,当还没有成熟的体系和成规模之前,国家层面是不可能推证出来。
任何一本新职业和证书出来,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技能要求的职业,经过立项,一系列的评价,才会推出来,这个过程也许就要三五年。
所以当这种立马出来的新领域,然后立马又能出来的证书,并不是证书多厉害,而是,机构收割的厉害。
就像以前,国家提到的智能建造概念一出来,机构的智能建造师证书就出来了。很多这种证书,即便国家不承认,没关系,先收割一波韭菜落袋为安。
在宣传的时候,一般动不动政策有多好,缺口有多大,企业必须要证,不学习就被淘汰,而且现在很简单就能拿证,都是在家机考。一顿输出,先让你焦虑,再给你“良药”,让你觉得这本证书可以躺赢。
然而拿下来的证书要么是山寨,要么就是协会发的证,或者XX研究院、XX中心。看似引流了新潮流,实际只是热度的擦边球。


我们想一想,AI再热,赛道再新,如果什么都不会,仅仅用交钱包过的方式“买”一本非官方证书,就能入行拿高薪,凭啥。没有那么多的好运。
你看deepseek爆火之后,现在抖音快手小红书,大量的付费教程,吸引了一票人围观。但实际上能学到什么,大多数都是为了填满他们的口袋。等风头过后一地泡沫。
所以对于那些宣传的新证书,大伙,谨慎看待。冷静点,让子弹先飞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