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厂招聘的遮羞布突然被撕开:72名正式员工与20名非雇员因协助3000人招聘舞弊被查处,涉及替考、泄题、出卖信息资产、收取回扣等行为,违规金额高达7000万元,多人被顶格严惩,除名、辞退、记入员工个人诚信档案等。

老顽砼作为土木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多年前某城投公司 "艺术设计岗专业不符" 事件,让 "萝卜招聘" 的旧闻再一次刺痛土木人的心;

今年一级造价师考试前,老顽砼还写过一次疑似城投招聘萝卜的文章:《城投啊,城投,你也有今天?》。

当科技巨头与城投国企的招聘黑幕此起彼伏时,“寒门贵子”显得多么讽刺与遥远,普通人的上升通道,恐怕早已被钢筋混凝土一锹锹地填实、封死!


01

大厂"替考产业链"

全称为Outsourcing Dispatcher的外包派遣,一般是与人力服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以派遣方式工作,薪资待遇与正式员工根本比不了,但也有极少数能力出众的,可以通过考核转为正式员工。

替考产业链极其简单粗暴,由招聘人通过替考、泄题等方式协助应聘者作弊,如作弊考生能成功入职,再从其每月工资中收取20%比例回扣。

以每月工资1.5万为例,协助作弊的招聘人员将每月从入职的作弊考生工资中收取3000元,收取时限为1年。

这个事情老顽砼听过,尤其IT行业,特别是大厂,招聘非常严格,前期的各种笔试、机试、面试,层层关卡,有些入职要求确实不是必备的能力,导致应聘者只能投机;

所以市场上就滋生了各种明码标价的枪手,代为执笔,5万元保过机考,10万元搞定面试,屡见不鲜。

这次的网传,并非偶然,而是大厂高速扩张下的管理失序,从HR到技术部门,多个业务线员工参与其中,这种畸形的“流水工作”制度,在土木行业同样上演。

02

城投 "世袭之地"

与大厂舞弊的“替考产业链”不同,城投的“萝卜坑”招聘更彰显赤裸裸的权力干预。

证书早就成了废纸,能力最多也是赠品。

“子承父业、世子袭爵”方能诠释一二!

5年前城投的"专业不符"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在某城投集团,人力资源部抽屉里锁着三本 "特殊档案":

一本记着上头打招呼的 "重点考生";一本贴着内部职工子女标签的 "优先名单";最后一本才是对外社招的"牛马刍狗"。

"表面市场化,内里世袭制"的玩法,让考证十年的土木砼志胆寒的同时,更多的是心寒;

当 "同时具备屌丝三证"这种硬实力,都敌不过"牛书记的外甥"时,

再多的证书不过是权贵游戏的敲门砖,连入场券都算不了吧!

各种双标,正在摧毁着土木行业的最后底线;其他行业老顽砼不得而知。

就像老顽砼亲耳听到的,某交投工程部长苦笑:"近期刚招的工程部办事员,是我带的徒弟,已经来咱们单位上班半年了,这次的社会招聘,只是在给他完善手续而已,谁让人家老丈人是交通局的呢。"

不得不说,城投的"萝卜坑"真的开始逐渐“合理制度化”;“量体裁衣”的悖论游戏,只能扭曲土木人的三观:

不考证,你连被"陪跑"的资格都没有;

考了证,不过是给“世子”当垫脚石。

03

当公平长出獠牙

大厂雷霆整顿,至少可以撕开遮羞布:72人除名、诚信档案联网、管理干部连坐,这些举措让作奸犯科的宵小之辈付出了代价。

但我们土木城投的"萝卜坑",需要更彻底的手术!

当项目经理放弃25万年薪,拼命考入城投,愿意接受年薪腰斩时,他不是投降,也不是逃避,

而是用尽最后力气,对当下的土木大环境,喊出一句:“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大厂的 "替考门" 和城投的 "萝卜坑",照见的其实是同一个病灶。

对土木人来说,证书是最后的铠甲;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划破关系网的利剑。

在一个“证书不如酒量,能力不如背景”的行业里,没有谁是赢家;

包括那些依附着关系网躲在顶端的既得利益者,也包括那些伏在案牍前勾勾画画的当权人。

毕竟!

当寒门上升的通道永远被堵死,大厦将倾时,没有一片瓦砾会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