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中国新闻周刊》、新鲁班

  

image.png

人物名片:


严介和,1960年生于江苏淮安,硕士研究生。有“全球华人第一狂人”和“财富黑马”之称。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新华社《新论语》总撰稿人,被内地媒体称为思想深邃、理念新睿、语言精粹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企业大家。作品有《管理境界》、《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成熟成功》、《产业决定未来》和《严介和新论语》五部曲。 



   “推土机”严介和 

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你无法证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他的激情会让人觉得无法辩驳。他在北京的分公司叫“华佗论箭”;他公司的年会叫“感恩论坛”。你可以叫他“中国包工头皇帝”,他也乐于被称为“华夏第一狂人”。他说“我能一直狂下去,这才是真正的牛X。” 

他是太平洋的掌门人,他丝毫不避讳自己包工头的出身。就像在他包揽的“推平兰州700座山头”的工地上一样,严介和本人就像一辆推土机:简单,强硬,毫不留情,横冲直撞,不停地发声,不懂得绕道…

不过他充分享受着外界对他的评价,不管好的还是坏的。他喜欢说:“我们可以一丝不挂地谈,在阳光下谈,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不管你喜不喜欢我。” 

事实证明,他所谈的,总是远比人们问的要多得多。 

   “吃亏”是福 

2012年的倒数第三天,严介和从上海回到北京。12月30日,他要动员北京分公司的员工筹备2013年1月8日在江苏淮安举办的“感恩论坛”。 

20年前,严介和只是一家没有资质的建筑企业的老板。在当年获得的涵洞工程中,他是第五层的分包商。那个工程他亏了8万,但质量上乘,他赢得了口碑,并借此打开了江苏省的市场。很快,他赚到了800万。没有人可以证实严介和所描述的这个开始,但在他每次谈及往事时,他总是用“赔五万不如赔八万”来形容他当时的理念。 

敢于“吃亏”是严介和的一个重要特点。“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取予之间,严介和的作法看似难以理解,但事实证明他的“吃亏”是对的。 

2002年以前,严介和一直不声不响地在路桥建设业内“掘金”。2003年11月,严介和收购了“ST纵横”28.18%的股份。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我们只关注亏损的企业。”这是严介和的收购哲学。“眼光不能太浅,要看到以后的机会。收购那些企业没有任何竞争,可以说是捡回来的,虽然企业的质地不好,但由此我们和政府建立了相当好的关系。”这一段话诠释了严的“假痴不癫”谋略和“取予之道”。 

收编亏损国企,不仅验证了严介和“吃亏是富”的座右铭,更让严介和与政府走得更近。“重组前的国企连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将一个极端差的企业做成极端好。”严介和称。就拿ST纵横来说,当时严介和付出的成本5亿至10亿元。表面看来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最终赚的钱更多。据了解,重组ST纵横前后,太平洋建设顺利在南通签下60亿元的建设大单。 

“吃亏”是富。收购国企替地方政府背下困难国企的包袱,并解决失业、下岗等社会问题会使得当地政府对太平洋建设有良好印象,从而将一些好的市政项目优先考虑外包给太平洋建设。收购国企,已成为太平洋建设的一大特色,当然也是严介和熟谙中国商界的潜规则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我要办一所大学,倒闭了坐牢我也认” 

严介和注定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实际掌控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正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鱼得水之际,他又把精力投向了一个与其主业毫不相干的产业——教育。 

将由严介和担任首任院长的太平洋商学院已于2012年11月22日在香港注册,注册资金10亿港元,计划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挂牌成立。严介和还打算创建一所大学——华佗大学。 

严介和说,他正在布局五个经济系统:总部在南京的太平洋建设主业产经,总部在上海的苏商投资主业财经,总部在北京的华佗论箭主业“智经”,总部在重庆的“蓝黄红文化”主业“文经”,而“子经”——事关子孙经济的“雅仁和教育”大本营将落户深圳。 

“我出身教育世家,中学毕业当了中学老师,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包括姥姥、姥爷都从事教育。”严介和向记者解释说,“所以我的教育情结很浓。” 

严介和16年前就关注城镇化,后来又赶上了国企改制大潮,如今谋划教育产业,他说,我们进入教育产业就如同当年收购国企、参与城镇化一样,赶潮嘛。中国教育市场多大啊!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很大,未来中国最大的产业不是房地产,也不是基础设施,应该是教育。英国现在最大的产业就是教育,中国人花大把钞票到英国去读书,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教育尽最大可能产业化、多元化呢?不能产业化的就事业化、一元化,由政府包干,保留九年制、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嘛。你看发达国家一流二流的学校是私人的多,三流四流的学校是政府的多。教育不产业化、多元化,只能是死路一条。政府包干,教育永远搞不好。中国经济世界老二,清华北大排老二了吗?所以一定要让我们这些人做教育,做世界一流的教育,让我们投资,我做好了向国家交税,倒闭了我吃不了兜着走,哪怕牢狱之灾我也认了,不用国家买单。 

媒体发问,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教育部会批吗? 

他说,最终肯定会批,十八大以后我对此充满信心。华佗大学也从香港注册,在国内运营形成一定的气候了,大家认可了,国家就会名正言顺地批了,要符合法律规定。华佗大学不做自然科学,只做社会科学。未来的太平洋商学院就属于华佗大学里面的一个学院。我设想华佗大学里面设太平洋商学院、孔子学院,还有哲学院、法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等都是社会科学的,都在华佗大学里面。面向社会公开招生。


华佗大学的目标是什么?最终达到多少学生规模? 

严介和表示,我的计划是,在国家招生计划允许的情况下,大学不低于5万人,这样才能跟国际上的学校比。招生规模这个东西不是我想要多少就给多少的。但我相信未来的招生计划到一定时候也要取消,哪需要有这么多的计划呢?我没有瞄准清华北大。我瞄准的是像哈佛之类的大学。我们华人的文化底蕴非常厚重,我们的基础教育很好,就是大学教育太失败。 

   “莫言竟然比我先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心里有些难过” 

2012年12月30日下午,在华佗论箭的办公室,严介和翘着二郎腿,在接受采访时,频频地引经据典和抛出概念,这让严介和的自我感觉良好——他称自己讲的课是“华夏第一课”,是“现在最贵的课”。 

1月7日下午,在淮安举行的感恩论坛媒体见面会上,西装笔挺的严介和仍然语速很快,但他用了27分钟介绍自己和自己的理念,他对自己的坦诚表现出极大的自信,在近半个小时的讲话里,呼吁大家“百分之百阳光,一丝不挂地坦诚交流。”其中,“一丝不挂”他说了五次。 

面对媒体所提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严介和表现出极大的兴致,有媒体问及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预测时,严称,在全球华人中“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我不知道还有谁比我更有发言权,所以我说是‘之一’,但其他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都是研究出来的,而我是实战出来的。” 

“其实我的文章写得很好,但是莫言竟然比我先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心里有些难过,那只是个小学没有毕业的人,所以我会向经济学奖冲刺。”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发言里,严介和尽管口无遮拦,但他对于数据似乎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这一届的感恩论坛,他邀请了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周恩来的侄孙女周晓芳等人参加,商务用车动用了劳斯莱斯级别的豪车。实际上,早在2005年,他曾登上过胡润中国富豪榜的第二名。 

但在2007年,严介和因债务危机被限制进入高档娱乐场所。同时,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严介和名下的12套房产进行公开拍卖,以偿还太平洋所欠银行贷款。 

尽管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严介和走出了那场危机,但在2011年,他还是将太平洋的实际控制权交给了他27岁的儿子严昊。上世纪80年代初离开教师行业后,严介和选择了下海,从此在基础建设领域越走越远。 

   “我做到这个份上,再谦虚就是装了” 

在1月7日的晚宴上,严介和在挨桌介绍自己的儿子时,体型微胖的严昊只是站在父亲身后,拿着酒杯,频频举杯向到访者致意。而严介和却不断示意秘书往自己的酒杯里多倒一点,在说完“干下人生的满杯”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当天晚上,宴会厅里一共摆了超过40桌的酒席。在活动简介的最后一页,严昊被冠以“总指挥”的头衔。严介和认为这样能让他更快地成长起来。从太平洋“退位”的严介和,仍然在太平洋智囊团“挂职”。 

现在,严介和每年要求严昊给他提供10亿元人民币,好让他可以专心“务虚”。所谓务虚,就是专心研究他的《新论语》,管理华佗论箭,举办感恩论坛,在他眼里,这属于阳春白雪的工作,专门负责花钱,并且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赞助。 

严介和说,他不希望人们认为他是个“口袋满满,脑袋空空”的企业家,所以希望“弄点文化,搞搞教育”,目标是“提高华人形象,加强国际沟通。”他认为90%的失败,都是因为沟通不到位造成的。 

在太平洋的宣传册页中,载录了严介和在过去几年里会见的政商领袖,名单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这些合影也被挂在了北京华佗论箭的办公室。 

严介和一直认为“5”是他的吉祥数字,因为“5”是1到10中间的数字,而人有五官、五脏、五指,所以“5”是“成功的中庸”。严介和的手机号码、车牌号都有好几个“5”。他的员工们在为自己选择手机号码时,也纷纷选择拥有两个“5”以上的。严介和说:“我没有这样要求他们,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对于各种褒奖,严介和从来不客气,甚至会更加激动地自我褒奖。他说:“我做到这个份上,再谦虚就是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