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托梁挡墙结构体系由下部的桩基,中部的托梁和上部的挡墙组成。
图1 桩基托梁挡墙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桩基托梁挡墙的应用和作用
1、挡墙的地基承载力不足。
挡墙基底的地基承载不足,且采用换填等工程措施处治不能实现或工程规模偏大时,在挡墙下部设置桩基可对上部的挡墙起到有效的支撑。这时桩基托梁挡墙体系中,挡墙主要起平衡后部土压力或下滑力的作用;托梁主要为墙基提供支撑平台,并将力传递给下部的桩基;桩基主要承受托梁传递的竖向作用力,解决挡墙基底承载力的问题,并将托梁传递来的部分土压力或下滑力进行平衡。
2、挡墙承载力与抗滑能力均不足。
挡墙基底承载力不足,且墙基下部存在潜在破裂面或滑动面而影响挡墙的稳定。
这时下部的桩基不但需对上部的挡墙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并对托梁传递的挡墙土压力或下滑力进行有效平衡,且对墙基下部的深层潜在破裂面或滑动面进行控制。
也就是说,此时的桩基托梁挡墙受力模式为:上部的挡墙墙后范围内的坡体进行有效的支挡,即要确保桩基托梁挡墙体系中的局部稳定性。下部的桩基不但要为上部的挡墙起到支撑和平衡其传递来的土压力或下滑力,并且要对依附于墙基下部的潜在破裂面或滑动面的整个坡体稳定性起到良好的支挡作用,即桩基要确保桩基托梁挡墙体系中的整体稳定性。
3、挡墙高度过大,或桩板墙悬臂较大
在单纯采用挡墙进行支挡时墙高过大,或单纯采用桩板墙时桩体的悬臂较长,造成工程的安全性能下降、工程规模偏大时,设置桩基托梁挡墙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它可以有效减小挡墙规格、减小桩体弯矩,从而起到有效优化挡墙规模和桩体的结构规格与配筋的目的。故一般情况下在挡墙高度或桩板墙悬臂大于15m时,往往需要设置桩基托梁挡墙进行工程结构优化。
二、桩基托梁挡墙结构设计
1、挡墙可采用重力式挡墙、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等多种结构形式,但应确保挡墙在墙后岩土体作用下的稳定。
2、托梁起到连接下部桩基和为上部挡墙提供基础的作用,一般多设置为矩形,且厚度不宜小于0.8m,并宜采用C30混凝土制作。
3、桩基可采用人工挖孔桩、机械成孔桩、微型桩群等形式,桩体形式可采用摩擦桩或端承桩。
4、为避免上部挡墙与托梁之间产生弯矩作用,墙底与托梁之间不应设置钢筋浇注,而可以采用凿毛或植放石榫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5、桩基与托梁之间的钢筋应相连,采用桩基伸入托梁内部不小于10cm的固定连接。
6、每个挡墙单元下部应设置不少于2根桩基,且桩间距不宜小于桩径的3倍,且大于托梁悬出长度的2倍。
7、桩基托梁挡墙可有条件时宜设置为低承台式挡墙,即托梁下部不宜悬空。当条件受限需设置高承台式挡墙时,应严格核查桩基与挡墙的工后位移,并应桩间进行必要的挂板或设置其它连接支挡工程。必要时可在挡墙后部设置卸荷板或设置土工格栅,或在桩基部位设置锚索进行控制。
8、为确保上部挡墙的稳定或位移过大造成墙后开裂,桩基顶部的位移要求不应参照普通抗滑桩标准,而应参照锚索抗滑桩的标准进行校验,即桩顶位移不应大于5cm,且桩体悬臂旋转角不得大于1/100。
9、桩基托梁挡墙一般设置于填方段支挡,很少用作挖方段支挡工程,这是由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所决定了的。